English

宏志班的“宏志效应”

1998-03-11 来源:光明日报 朱振国 付君萍 我有话说

前几日,笔者听到一位经济条件颇为丰裕的家长发牢骚,说自己的孩子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,却还是抱怨父母给予他的太少,感叹“养个孩子成了狼”。不只这位家长一人,很多家长都反映:现在的孩子不知道体谅父母,生活在蜜罐里可还不觉得甜。

而北京广渠门中学宏志班的孩子们却连这个“太少”也没有。他们或是单亲家庭,父母或是下岗职工,或是老知青,或是残疾人,家庭收入都在200元以下。他们从父母那里所得很少,甚至要在外力的帮助下才能继续升学。然而,这些孩子与其他的同龄人相比,却有着“穷且益艰,不坠青云之志”的可贵品质。这种品质产生了很大的“宏志效应”。

宏志班的学生有志气。在参观广东某贵族私立中学时,这个学校的学生每人要交20多万元才能入学,学习设施和生活条件非常好,对于还为生存而计的宏志班学生而言,简直是“天方夜谈”。而在座谈会上,宏志班的学生们却说出了这样的话:要说比父母给我们的生活条件,现在我们比不上你们,但是几年后,我们不比你们差。谈起自己的学生,当时的班主任文金英老师说,“宏志班”的学生有着“吾志所向,一往无前,愈挫愈奋,再接再厉”的精神。当时全班54名同学,有1人北京市十佳中学生,14人是市级三好学生,共青团员52人。

宏志班同学的“宏志”精神感动了千万颗心灵,经常有好心人捐款捐物。两年多来,广渠门中学宏志班受赠70多万元,很多捐款个人多是工薪阶层,甚至有的人比宏志班的学生经济条件还要差。海南省的一名犯人,每月只有5元钱的津贴,攒了两个月,寄来10元钱。他在信中说:“我在报纸上看到了宏志班的报道,很受感动。这钱你们愿意要就收,不愿要就撕了吧,这是干净钱。”北京市从前年起设立了100多万元宏志基金,以补助生活困难品学兼优的学生,这都给特困家庭的求学者以一丝生机。

宏志班学生没有白白地享受社会的关怀,他们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,并以其积极进取的精神影响着周围的同学。他们的“自强自立、艰苦朴素、吃苦耐劳、团结互助”的“宏志精神”成为全校同学的榜样。广渠门中学食堂每天要倒掉两大桶剩饭剩菜,浪费严重。在宏志班学生的影响和倡议下,同学们开始讲节约,现在每天只有几脸盆的汤汤水水。

宏志班也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影响:曾有一个孩子给《少男少女》杂志写了一封信,说自己虽然是一个温柔的孩子,可是以前总嫌父母给予自己的太少太少,经常跟父母闹脾气,她不曾想宏志班的同学从父母那儿得到的更少!

不只是别人,宏志班同学们自己也在社会的关心下更坚定了信心,增加了自信,希望早日成才以回报社会。他们说,物质的贫乏不是最可怕的,它还能给自己精神、品格、毅力等方面磨砺;最可怕的是心中失去了希望,失去了顽强进取、积极向上的精神。这个道理应该是所有学生们都应当明白的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